close

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

有真正發大心的凡夫,才能感動佛菩薩示現來護持,正是像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,佛菩薩就現什麼樣的身。我們是凡夫,要緊的是要發大心,大心就是"四弘誓願?"。

所以護法的人真的是通宗通教,是我們出家人的老師。護法人如果不通宗、不通教,不了解佛法,憑著世間的凡情,那個問題就嚴重了

《無量壽經》

古時候佛門裡面的排名是出家男眾排第一,出家女眾排第二,在家男眾排第三,在家女眾排第四-->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

代排名順序是在家女眾排第一,在家男眾排第二,出家女眾排第三,出家男眾排最後,現在這個世間顛倒了

這個原因到底在哪裡?我們要多想想,實在想不透,《大寶積經》裡面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

理不可以不明,道不可以不修,外務必須要減少。

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。清淨莊嚴是身心清淨

西方確指》裡面覺明妙行菩薩的道場十二個人,十二個人都往生,是圓滿究竟的殊勝莊嚴,天下道場沒有一個能跟他相比,個個往生,重實質不重形式

念念與清淨平等覺相應,這就是修行,這就是真正在道上。如果念念還與貪瞋痴相應,那果報在三途,念念與五戒十善相應,來生不過得人身而已,這個都不殊勝,一定要求往生。

孝子超薦自己的親人用什麼方法?認真修行。他們都是用念佛的方法,雖然不是念「阿彌陀佛」,婆羅門女念的是「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」,也是一句佛號,念到一心不亂,這才有力量超度。

一個是造作罪業的墮地獄,他見到地獄,另外一個是菩薩,到地獄度眾生的。

婆羅門女何以在一日一夜就能夠念到一心不亂?因為報答母親的心,救母親的心,那個心非常懇切

所以她念到一心不亂從凡夫變成菩薩,等於說是她母親的增上緣幫助她的,她母親不墮地獄,她準沒有這個功夫

所以如果他不離開 我不會有這個緣分 所以也是增上緣

天命等不及了吧~?

讓她能在一日一夜成就一心不亂,她母親這一份福德就很大了,憑這個福德生忉利天,她幫助一個人成就。

大慈菩薩偈子說,你能勸兩個人往生,功德就超過自己

所以當年阿姨如果成菩薩了 外婆才有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

我也看到過電視 可惜只當笑話看

but this is the ture love to 傳播佛法的吧

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這才叫行道。常常有求於人,念念有求於人,道行沒有了。

無量壽經》上跟我們講得多清楚,「縱使供養恆沙聖,不如堅勇求正覺」

供養恆沙聖熱鬧,恆河沙數的諸佛菩薩,這個大會多熱鬧,反而不如一個人堅勇求正覺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

佛陀在世,維摩居士也是老師,這在家人,家裡有妻子、兒女,維摩居士講經說法,我們出家人去聽,舍利弗、目犍連都在場,維摩升座,這些大阿羅漢也要向維摩居士頂禮三拜,右繞三匝,跟見佛沒有兩樣。所以佛法是師道,不管是什麼人,在家居士,當然這都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菩薩,菩薩代佛講經說法,升座的時候出家人一定要頂禮,不能一看到,「他是在家人」,那就是我們貢高我慢,貢高自大,尤其是在家的女居士,我們更把她看輕了。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你有這種輕慢心就不平等,與經法就不相應,與如來的教誨就不相應,佛法是平等法。今天世間一般人有這個錯誤觀念,我們要從自身做起,要把這個觀念改過來。

「智愈高,行愈卑」,智慧道德愈高的人,他的行為愈謙虛卑下

事事問不是他不知道,機會教育,這個問是看他懂不懂,看他有沒有說錯,機會教育,真的是念念利益眾生,念念利益廣大群眾。

印度人很聰明,許多學派宗教的這些人士都追求大涅槃,可是錯用了心,用意識心來修行,用意識心修行決定得不到這個結果。意識心修行修得再好,可以證阿羅漢果,不能明心見性,不能超越十法界,所以這不是真實的果報,何況絕大多數都誤以為四空天,甚至於還有把四禪無想天當作大涅槃,那個差錯就更大了。眾生有這個意願,這就是感,感得佛菩薩在那一個地區、在那一個時代示現,滿足這一些人的願望,滿足他們之所求,佛出現在世間。

是世尊囑咐大菩薩要常常照顧小菩薩,小菩薩發心來弘護,如果沒有這些大菩薩照顧,怎麼照顧?天天跟他講經說法,天天跟他在一起研究討論,他回轉頭來了。如果沒有這個緣,小菩薩很容易迷失方向,退轉了,不退轉太難了,退轉就墮落了。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,長時的薰修。

!!!!!!

 

 

願一切眾生,具足成就無病惱身,壽命自在,能隨意住

願一切眾生,得不老不病,常住命根,勇猛精進,入佛智慧

如果果然是如理如法,沒有一樣求不得的

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 才能往生

起心動念隨順佛陀的教誨,不隨順自己的意思,把自己的意思放下,一切依佛教誨,這就是菩提心的樣子。佛菩薩在經論裡面教我們做的,我們認真去做;教我們不可做的,我們連念頭都不可以生,這是菩提心的樣子

《無量壽經》第十三願裡面看到,「光明無量願」

學佛以後再造業,那就沒有辦法帶了。學佛之後,要聽佛的話,改過自新,一切為佛法久住世間

所以究竟徹悟是發願求生淨土

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真正離苦得樂,三界、十法界的苦統統離了,得究竟樂

第三願講的,不是願佛菩薩,是願一切眾生,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,具足成就無病惱身。我們現在身體不好,有病,有煩惱,如何能夠做到這一生當中,沒有病痛、沒有煩惱。壽命自在,能隨意住,隨意住就是你在這個世間想住多久就住多久,壽命自在,想走就走,想住就住。能不能做到?能做到

幫助正法久住,廣度眾生,用現在的話說,為一切眾生服務,他不是為自己,他沒有自己,所以他能夠具足成就無病無惱

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」

佛家講真正的免疫是斷貪瞋痴,心地清淨、平等、覺,這是真正能夠免疫,心地大慈大悲能解毒

你有執著,你就會生病;你有分別,你就會衰老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aprilchou2345 的頭像
aprilchou2345

April Chou

aprilchou23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